AI储能管理系统

作为全球首款深度集成AI的阳台储能解决方案,通过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算法 预测发电量和用电需求,通过运筹规划算法优化能源调度策略,显著提升用户用电收益

核心成果

☀️
96%

发电预测准确率

基于深度学习的时序预测模型

🏠
64%

用电预测准确率

基于监督学习模型

📈
42%

用户收益提升

平均动态价差2倍时的最高收益

💰
23%

平均收益提升

用户用电成本显著降低

技术特色

🌞

智能发电预测

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分析天气数据、历史发电记录,精准预测太阳能发电量

📊

用电行为分析

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识别用户用电习惯,预测家庭用电需求

运筹规划优化

结合电网动态电价,优化储电、放电时间,最大化用户收益

🔄

自适应调度

实时调整发电、储电、用电策略,适应不同用电场景

技术栈

时序预测模型监督学习算法运筹规划算法

主动智能控制系统

通过无侵入式家电指纹识别技术,学习用户电器使用习惯,结合动态电价 主动控制大功率电器运行时间,实现用电成本的智能优化

核心成果

🔌
100%

大功率电器识别

精确率和召回率双100%

📈
65%

用户收益提升

平均动态价差2倍时的最高收益

💰
37%

平均收益提升

智能控制优化用电成本

家电识别

NILM算法

无侵入式负荷监测技术

技术特色

🔍

无侵入式识别

通过分析总电表功率数据,精确识别各类大功率电器的运行状态,无需额外硬件

🧠

运行模式学习

深度学习用户的电器使用习惯,建立个性化的用电行为模型

💡

运筹规划优化

结合实时电价变化,智能调整大功率电器的运行时间,最大化节省成本

🎛️

主动智能控制

自动控制电车充电、热泵运行等高耗电设备,实现无感化的智能管理

技术栈

NILM算法无侵入式识别时间序列分析模式识别运筹规划算法

云电池健康管理系统

数据驱动的电池故障主动预测系统,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 实现电池健康状态的精准评估和故障预警

核心成果

🎯
接近0%

误报率

精确预测,避免误报

🔍
>40%

召回率

满足业务需求的故障检出

📉
12%→4%

客诉率降低

因电池故障导致的客诉大幅减少

🧠
多算法融合

预警模型

时序+聚类+专家经验+规则引擎

技术特色

📊

多维数据分析

综合电池电压、电流、温度等多维度数据,建立全面的健康状态评估模型

时序预测算法

利用LSTM等时序神经网络,分析电池性能衰减趋势,预测故障时间点

🔬

聚类分析

通过无监督聚类分析,提升预警准确性

👨‍🔬

专家经验融合

结合领域专家知识,构建规则引擎,提升模型的可解释性

技术栈

时序预测聚类分析专家经验模型

AI语音对话机器人

以LLM大语言模型为核心的AI机器人交互服务,帮助用户快速完成APP运行模式设置、 设备控制、个性化图表生成和售后问题解决,大幅提升用户体验和Agent交付效率

核心成果

7天→1小时

交付周期缩短

Agent需求快速落地

👥
200万+

日均用户交互

稳定支撑高并发场景

🖥️
集群配置

社区版集群部署

优化性能参数配置

🛠️
Dify二次开发

增加功能

强化语音交互,增加流式转录并提升识别准确率

技术特色

🧠

MCP协议

自主搭建MCP服务,实现Agent与后端服务通信

🎤

增加流式语音交互

实现实时语音转录,提供精准并自然流畅的语音交互体验

📊

可视化工作流

基于Dify二次开发低代码平台,产品经理可独立构建复杂的Agent工作流

🚀

高并发架构

优化集群部署方案,建立完善的压测体系,稳定支撑百万级用户并发

技术栈

LLMDifyMCP

工业物联网平台

自研IOT PAAS平台,采用异步通信架构和规则引擎设计, 支持百万级设备接入和终端联动,提供低延时高并发的物联网解决方案

核心成果

🌐
百万级

设备承载能力

终端设备接入与并发

500TPS

规则引擎并发

2C2G资源配置下

⏱️
<100ms

响应延时

低延时高并发处理

🚀
20000

API接口TPS

设备实例数据服务

技术特色

🔄

异步通信架构

采用异步通信设计,设备上报和指令下发解耦,依托异步响应机制实现低延迟高并发

⚙️

规则引擎组件

利用多叉树、前缀树等数据结构,处理终端间联动规则的判断和执行,支持复杂的设备自动化和数据处理需求

📱

设备实例管理

实时管理终端状态,通过设备影子技术实现云端与终端的状态同步

📈

百万级扩展

支持水平扩展,可承接百万级终端设备连接和百万并发处理

技术栈

数据结构mqttkafka

日志监控与推荐平台

日志追踪和自动化模板推荐SAAS平台, 支持亿级数据处理和智能推荐,为用户提供高效的日志监控解决方案

核心成果

📊
亿级

日增数据处理

支撑海量日志数据

秒级

查询响应

超大规模复杂查询

🤖
混合算法

推荐引擎

协同过滤+规则挖掘

💰
显著降本

成本优化

日志上云服务器成本

技术特色

🗄️

分布式日志存储

设计高性能Cassandra + ClickHouse分布式集群,支撑亿级设备日志稳定写入和存储

🔍

实时数据追踪

通过数据埋点和日志数仓技术,实现终端、云端日志的全链路追踪和监控

🎯

智能模板推荐

基于用户业务日志和设备运行数据,通过混合推荐算法推荐最优自动化模板

⚖️

高性价比架构

优化集群配置,在保证性能的同时显著降低运维和服务器成本

技术栈

CassandraClickHouse协同过滤规则挖掘

人脸识别服务

提供人脸定位、特征提取、校验一体化服务,基于自研核心算法, 为公司各业务线提供统一的人脸识别能力和端云协同解决方案

核心成果

🎯
99.7%

识别精度

LFW数据集测试精度

🧮
512维

特征维度

ArcFace特征向量

<50ms

检测速度

单张人脸检测耗时

🚀
1000QPS

并发处理

峰值并发处理能力

技术特色

🎯

多级联人脸检测

基于MTCNN和RetinaFace算法实现高精度人脸定位,支持多角度和小脸检测

🧠

ArcFace特征提取

采用ArcFace和CosFace深度学习算法提取512维人脸特征向量,精度业界领先

🔍

多维度特征校验

结合余弦相似度和欧式距离进行特征比对,支持1:1和1:N识别模式

☁️

端云协同架构

移动端轻量级检测+云端深度特征提取,平衡性能与精度的最优解决方案

技术栈

MTCNN人脸检测RetinaFace定位ArcFace特征提取PCA降维余弦相似度

金属材料性能识别

参与中国航空航天院与福州大学联合大数据实验室合作项目, 开发基于纳米级金属表面损伤的金属力学性能识别算法,实现前沿技术的工程化落地

核心成果

🔬
纳米级

识别精度

金属表面损伤识别力学性能

🧠
完全自主

算法自主性

前沿算法调研复现

🚀
航空航天院

产学研合作

国家级实验室项目

技术突破

金属材料力学性能

纳米级别表面损伤到力学性能映射

技术特色

🔍

纳米级精度识别

基于卷积神经网络,通过纳米级损伤识别,获取材料力学性能,突破传统检测方法的精度限制

📚

前沿算法研究

深入调研国际前沿算法,并结合项目特点进行创新性的算法复现和优化

🧮

力学性能映射

建立从表面损伤特征到力学性能参数的智能映射模型,实现性能预测

🤝

产学研一体化

与中国航空航天院深度合作,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完美结合

技术栈

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纳米级检测特征提取

专业技能

编程语言

Java
100%
🐍Python
100%

算法

🤖机器学习
80%
🧠深度学习
80%
🔥PyTorch
90%
📊TensorFlow
30%

数据存储

🗄️MySQL
85%
🔴Redis
80%
💾Cassandra
75%
📊Clickhouse
70%
⏱️TDengine
65%

消息队列

🐰RabbitMQ
80%
📨Kafka
75%

物联网协议

📡MQTT
85%
📶Zigbee
20%

系统工具

🐧Linux
90%
🐳Docker
85%

让我们聊聊

如果您对我的项目经验感兴趣,或想了解更多技术细节,欢迎与我联系